skip to main |
skip to sidebar
布街

- 一開始碧華街布行是以販售"碎布"為主, 後來採購各地紡織廠的庫存布進行轉賣, 除了內銷給國內的成衣工廠外, 也外銷到東南亞及非洲等較貧窮的國家;近年來因為國內成衣工廠大量轉移到大陸及東南亞等地, 國內銷售量持續萎縮, 現在主要以外銷到東南亞、大陸等地為主。
- 碧華街布行的形成模式類似市集方式, 早期來碧華街開布行的商家多有親戚朋友的關係, 目前已知和兩大家族相關的布行就約佔碧華街布行的一半;而經營模式也多為採用市集傳統經營-即客人自行到碧華街挨家挨戶看布後即購買, 或經由電話自行聯絡店家訂購, 目前較少向外尋求客源。
- 碧華街位於三重市東北方, 鄰近蘆洲, 隔一座重陽橋和台北士林相望, 屬於分子尾一帶的區域, 是三重埔拓墾最末端土地之一, 其附近包含三重東區的信仰中心-碧華寺, 以及碧華國小、五華國小、三重高中等學校。三重居於淡水河西岸, 位處台北盆地中央, 土地面積為 16.317 平方公里, 與繁華的艋舺、大稻埕僅一水之隔。
- 前清時期, 當大稻埕 (今台北市延平區, 大同區一帶) 繼艋舺 (今萬華) 之後, 成為台北的重要商業區, 三重即以桅檣帆影, 往來兩岸, 成為一處熱鬧的城鎮。清光緒 15 年 (西元 1893 年) 劉銘傳闢築鐵鉻 (基隆至新竹之縱貫鐵路) , 於大稻埕與三重埔之間的淡水河上, 築造木橋, 火車駛經今日的重新路, 往新莊、龜山到桃園, 透過鐵路的搭運往返, 促進三重農產貨物的流通。
- 由於淡水木橋橋基不穩, 常為大水所沖毀, 修不勝修, 日據期間, 因颱風侵襲, 木橋遭洪水沖損, 日人乃將鐵路改經萬華、板橋往桃園, 並將三重埔鐵道基闢建為南北縱貫公路, 自此三重的鐵道走入歷史, 再也聽不到火車嗚嗚的氣鳴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